劉志祥教練第一本台語詩集《茶情》

2013111718:54



台語詩集《茶情》





劉志祥老師與台語詩集《茶情》




作者簡介







台語詩集《茶情》內容





台語詩集《茶情》封底  劉志祥老師水墨畫《鷹》


 


台語詩集《茶情》側面






台語詩集《茶情》





  志祥教練第一本台語詩集《茶情》問世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文/ 資訊組長劉志祥
台語新詩本土事,
茶情詩集已出書;
包羅萬象逐項有。
向望引領往前駛。

  德國學者常把詩分為民間詩與藝術詩兩類,差別之一在於寫作技巧,前者的文字質樸自然,民間作者通常是按語言的常規寫作;後者的文字重藝術表現,文學作家總會有意識地要塑造文字美。這兩類分別,在古代比較明顯,但也只是程度上的差別而已,時至今日,教育普及且作家趨於專業後,文藝的創作及成果已幾無廟堂與民間之分。不過,在台語文學、台語詩的創作方面,這樣的差別仍然很顯著。
台文書寫依然不得不面對用字統一化的困境,但這必須仰賴政治力的統整,且也非一朝一夕可以解決的。
  其實,大量書寫人口的參與才是最厚實的保證。也就是說,寫的人愈多,讀的人才會相對提升,在創作的領域裡,製造者常常就是最基本的消費者;有了足量的消費者,市場自然形成。

  所以,長久以來,我一直殷切地從事母語書寫,在台灣,長期政治禁錮的後遺症,造成文化的一元化,原是多族群的國家,卻將華語定為一尊,任何的母語書寫都得從自我認同開始,然後才步履顛躦地摸索、前行;書寫是語言的極致展現,必須長時間地醞釀、發展,與足夠的作品量較勁、篩選,方能建構出自我的美學系統。
  我們都知道唱台語歌與唱華語歌,氣口不相同,韻味不一樣,滋味享受,在我們的心裡都有完全不一樣的感覺。用台語、客語唸古詩,可以完全接近古詩原有的聲韻跟滋味,比起北京話好聽幾十倍。台語新詩呢?台語新詩要如何去走自己的風味?美麗的山水,都有動人的訴說。
詩,無分古今,都是語言與現實的交談、對話;詩,無論是用台語、華語,都一樣愛用風雨雷電、草木禽獸,創作新的世界。詩的本質不會變,這點不用懷疑,詩的創意不要放棄,這亦是詩人的責任。
二十一世紀,台灣人已經坐「高鐵」南北二路奔走,坐飛機整個地球走透透,台語詩的未來,應消除台語詩就是「本土」、就是「鄉土」的限制,表現出台灣多元文化的特色,為二十一世紀的台語詩走出全新的方向,走出全面正確的未來。
 從1988年在中央日報發表第一首台語詩之後,我就已經與台語詩結下不解之緣,因此在最近四、五年來,我常在部落格發表台語詩。台語詩集《茶情》,是我在報刊雜誌與部落格發表台語詩的第一本選集,我衷心希望《茶情》是我文學書寫歷程中一次的旅行,一次對於母語與土地認同的回饋與實踐。我更希望《茶情》裡的文字,能繼續引領我,在生活中以及文學國度裡,勇敢前行。